第443章:朱元璋的金口玉言好贵,叶大人终于中招了,一石四鸟之计!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后龟山鬼皇虽然被突然的炮声,惊得一下子坐了起来,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。   因为他只以为是倭国北朝向大明朝廷,成功买到了几门大炮。   他之所以想到了这个层面,也不至于惊慌失措,是因为他可以肯定,只要大明朝廷的当权者不傻,就不会卖太多的大炮给倭国北朝。   顶多就是下面的人,象征性的高价卖几门炮,而且还是卖的元朝遗留下来的‘闸口铜铳’!   这玩意儿虽然也叫大炮,也能打出大炮的动静,但其实也就是个唬人的投石机而已。   甚至轰击城墙的威力,还不如投石机的威力大!   大明朝廷卖这种老掉牙的火器,对他们来说,完全就是‘废物变大钱’。   这些官员既贪了不少的钱,又顺便清理了库存,可以说是非常的安全!   而北朝之所以愿意花大价钱,购买大明的淘汰火器,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知道他们有大炮,提升他们的士气。   与此同时,也可以吓唬他们南朝的将士,灭他们的士气!   除此之外,后龟山鬼皇就再也想不到别的,他在这里可以听到炮响的原因了。   可也就在他如此思索之时,   倭国南朝的都城,这横竖不足五百米的奈良城,早已乱成了一锅粥。   天边那象征着朝气与生机的朝阳之下,   城内的南朝倭奴,全部跑到街道之上,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,也就是奈良山的方向。   自从南朝鬼皇被北朝后小松鬼皇,从平安京轰出来之后,他们就背靠奈良山,临时修建了这座用于过渡的南朝都城。   南朝鬼皇在选址之时,就是因为看中了奈良山,才在这里建都的。   就华夏建筑风水学来说,寓意他们有靠山,而且也确实能够起到避风的作用。   可现如今,这座用于避风的靠山,却传来了让他们不安的声音。   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   “难道是北朝占领了奈良山?”   “八嘎,这怎么可能,北朝正在和我南朝将士,在奈良以北作战,可这奈良山却地处都城以南,他怎么可能不直接攻打奈良城,反而去占领奈良山呢?”   “一定不是北朝,这声音怎么像是大明的大炮?”   “难道,是尾鹫港的北朝盟军,覆灭了我们的海军,占领了奈良山?”   “.......”   这样的议论之声,在奈良城内此起彼伏。   随之而来的,还有他们那不知所措的表情,以及惊恐无比的目光。   而此刻,   奈良山那比奈良城墙稍高的山腰之上,一百门‘可调节虎蹲炮’,早已完成了固定安装可调节基座的工作。   叶青站在炮阵上方,一处可以俯瞰全城的地方,拿出一拉那么老长的单筒望远镜,看着城外不远处,还在冒烟的炮坑。   以及冲出城来,径直向炮坑跑去的留守倭兵。   也就在此刻,朱元璋走来后,只是背着手看着这一幕,目光深邃且得意的一笑道:“叶大人,咱提议的战术不错吧!”   “咱这一招,可以给城里的倭奴们陷入无尽的猜想与恐慌之中。”   “与此同时,也会把本就不多的倭兵,全部吸引出来。”   “你看,他们正按照我们的预期,朝我们这边冲来了!”   “......”   叶青看着这一幕,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。   不得不说,他这一招‘一石四鸟’之计,确实非常不错。   这第一鸟,就是让城里的倭奴们,先行陷入恐慌!   这第二鸟,就是把为数不多的守城倭兵,尽可能多的骗出城来!   而这关键的后面俩鸟,徐达和我王保保已经分别带兵去完成了!   叶青淡笑道:“老郭,不得不说,你跟着陛下当亲兵打仗那些年,真没有虚度光阴,跟他学了不少啊!”   朱元璋期待道:“你的意思是,你认可陛下带兵打仗的本事?”   叶青想都不想,直接就大方的说道:“当然了!”   “他可是曾经的朱大帅,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翻身胜仗,在领兵打仗这一块,他绝对是挂帅之才!”   说到这里,叶青也是看向应天府的方向,眼里有了一抹欣赏之色。   与此同时,也发自肺腑的感叹道: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,其次则朱元璋耳!”   朱元璋听后,当即眼前一亮,紧接着就是心中暗自激动喜悦。   “难得!”   “实在是太难得了呀!”   想到这里,他真就是差点就忍不住激动的笑出声来。   虽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,他的军事才能比不过李世民,但因为‘自古’二字的加持,就是另外一番意思了。   他这个既敬重李世民,又把李世民当‘对手’的大明开国皇帝,自然是把李世民的战史研究得透透的。   甚至可以说,他所指挥的很多战役之中的战术,就得到过李世民的启发。   毕竟当年的穷大帅朱元璋,真的需要李世民那种速战速决,还一战就把敌人打痛的战术打法。   在他看来,李世民的军事效率,就是一个‘快’字。   想到这里,朱元璋看向昭陵的方向,神色向往道:“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军事奇才,他十九岁之时,坚壁不战三个月,抓住时机开战,两天之内,以弱胜强灭秦国!”   “二十一岁之时,刘武周大军压境,意欲夺取大唐龙兴之地晋阳,李世民又率领凑起来的大军过河对峙。”   他在五个月的时间里,只奉行‘坚壁不战,间道袭扰,断敌粮草’的疲敌之策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