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礼物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    王益平搓着手, 脸上颇有点不好意思:“前两天在飞机上辛苦你了……”

    苏净禾笑了笑:“也不只是我一个人,后来都是班长他们照顾的你。”

    王益平摇头说:“那晚上要不是你在,我都不知道会怎么样……”

    他还要说话,前面一直留意这里动静的顾秀玲已经频频回头看。

    苏净禾见状说道:“都是一个团的同志, 本来应该互相帮助才是, 大家都等我们呢, 先走吧。”

    说着她就大步上前, 跟在了郑东后面。

    郑东他们是来看展,想要为将来省内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生产线做前期准备,苏净禾在的纺织团则是参展的。

    进门之后,两边就分开了。

    十几个工厂,两百多种料子要一个一个排开, 还要做各种注解和标识, 由两个领导带头,一行人跟着当地雇佣来的装修工人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花了两天功夫,众人才把所有的展览品摆好了。

    然而等到正式开展的时候,他们这个展区却是客人寥寥。

    领队的人分别来自省外办跟商务处, 眼看做了各种准备,耗费那么大,居然没有客人来,都愁得不行。

    有人分析说:“应该是我们这个地方太偏了,别人不往这里走, 东西再好也看不到。”

    领队皱眉:“这是早就定好的位置, 也没办法换,况且东西都布置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请参赞去帮忙去给组织者说说,能不能给我们换个好点的位置?不然白跑一趟,费了这么老鼻子劲, 还是没人来看产品啊!”

    领队摇头:“刚来的时候就问了,说是老早定好的,除非有别人愿意跟我们换,不然没有多余的场地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领队则是跟翻译团的人说:“要不你们一人拿一块料子,出去外面问问摊位路过的人感不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顾秀玲脸都绿了。

    她本来以为自己是来做翻译的,现在居然跟个小贩似的出去招徕客人,简直丢脸得不行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不禁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苏净禾见状就站出来说:“我刚刚去洗手间的时候,路过其他的展位,总觉得我们这里的灯光太暗了,看不清布料的颜色跟样子,远远路过,也没有什么特色,不如改一下布置?”

    王益平马上赞同:“我也觉得是这回事,出去一趟,回来的时候差点都找不到我们的展位,其他人都布置得花里胡哨的,就我们太单调了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国内还信奉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领导也好,工作人员也好,都觉得只要自己产品做得出色了,肯定不愁卖,大把有慧眼的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来。

    然而经历过后世的苏净禾,却真切地知道市场营销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要是你的包装没有半点噱头,客户又怎么会看到你呢?

    她简单地把看到的其他摊位情况说了一遍 * ,简单解释了包装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两个领队出去绕了一圈,也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
    可是仓促之间,根本不知道怎么办,只好问:“这要怎么布置?也来不及了啊!”

    苏净禾说:“我有个主意,但是不知道有没有用……”

    领队们此时已经有点死马当活马医了。

    这回出来参展,省里开销巨大,还花了大量人力、物力,要是一点效果都没有,两人作为领队,回去肯定是要背责任的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连忙说:“甭管有没有用了,先试试再说吧!”

    苏净禾就把驻当地的参赞请了回来,托他想办法去买了红灯笼、匾额、红绸等物,又让当地的工人帮忙找了张大桌子,许多照明的灯泡。

    参赞花了不少时间才带着苏净禾要的物品回来,他擦着汗说:“幸好刚过完年,领馆里头原来用的装饰还没有扔,不然一时半会真的不知道上那找这些个东西!”

    又指着金边的木匾额说:“太赶了,来不及找空白的,这是跟当地华人医生借的。”

    苏净禾看那匾额古朴得很,上面写着“妙手回春”四个大字,还积着不少灰尘,知道这应该是当地的中医招牌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能找到已经很不错了,她连忙道谢,又问:“谁的毛笔字好?”

    最后还是参赞站了出来:“我练过二十几年颜体,只是这几年搁下了。”

    苏净禾就写了一段英文对联,拉开长长的红纸,请他帮忙抄写上去。

    很快,新的门面就挂了上去,门头上还特地用红绸缀着,中间备了不少照明的灯。

    紧接着,苏净禾让人把里头排得密密麻麻的布料取下来一半收起来。

    她解释说:“不是展品放得越多就越好,就像学绘画,不是有‘留白’的说法吗?摆出来又挤又乱的话,很多人就不想走进来了。”

    这个说法很快就说服其他人。

    趁着大家齐心协力重新摆放布料,苏净禾又请工人们把那张特地找来的长桌子放在展区中间。

    她问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